
《陜西省黃陵-韓城地區1:2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成果報告》評審獲優秀
4月11-12日,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組織對我中心提交的《陜西省黃陵-韓城地區1:2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成果報告》進行了評審,專家組在審閱報告的基礎上,聽取了項目負責的匯報,進行了交流答疑。認為該報告基礎資料豐富,章節安排合理,內容系統全面,成果突出,為鄉村振興戰略、精準扶貧、政府有效管控提供了基礎地球化學資料。專家們充分肯定了該項目所取得成果,一致同意通過驗收評審,綜合評分為90分,定為優秀級。
該項目為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“西北五省耕地區1:2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”二級項目的子項目之一,工作周期為2016-2018年。通過項目組的共同努力,對野外調查所取得的數據進行了整理研究,取得如下成果:(1)獲得了測區土壤54項指標的背景值和基準值;(2)綜合土壤養分指標和重金屬評價結果,得出測區土壤質量良好,優質土壤和良好級土壤占調查區84.9%;(3)發現富硒土地資源(Se≥0.2)面積2372.6km2;(4)按照土壤類型、土地利用、生態系統、地貌單元及成土母質等統計計算了調查區土壤碳儲量;(4)對黃土地區全氮含量的匱乏性進行了分析研究,認為黃土缺碳、保水能力差、水土流失是造成氮素缺乏的主因。

該項目為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“西北五省耕地區1:2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”二級項目的子項目之一,工作周期為2016-2018年。通過項目組的共同努力,對野外調查所取得的數據進行了整理研究,取得如下成果:(1)獲得了測區土壤54項指標的背景值和基準值;(2)綜合土壤養分指標和重金屬評價結果,得出測區土壤質量良好,優質土壤和良好級土壤占調查區84.9%;(3)發現富硒土地資源(Se≥0.2)面積2372.6km2;(4)按照土壤類型、土地利用、生態系統、地貌單元及成土母質等統計計算了調查區土壤碳儲量;(4)對黃土地區全氮含量的匱乏性進行了分析研究,認為黃土缺碳、保水能力差、水土流失是造成氮素缺乏的主因。

